豪赌中国不会反制?访问菲律宾,立陶宛防长叫板:面对共同的威胁
立陶宛国防部长萨卡利埃内的专机在马尼拉机场降落时,这个人口不到300万的东欧小国又一次上演了令人啼笑皆非的"政治杂技"。2025年6月末,这个GDP仅千亿欧元的国家不远万里跑到亚太,与菲律宾签署所谓"防务合作备忘录",高调宣称要"共同应对地区威胁"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出闹剧的矛头直指中国,而导演这场戏的立陶宛政府,显然在赌中国不会对一个弹丸小国大动干戈。但历史告诉我们,这种政治投机往往以惨淡收场。
▶地缘棋局中的"跳梁小丑"
立陶宛这番表演绝非临时起意,而是其近年来一系列反华操作的延续。作为北约成员国中最弱小的存在,这个现役兵力仅1.4万人的国家,连自家门口的安全都难以保障,却要跑到万里之外的亚太来"指点江山"。这种荒诞行径的背后,藏着的是在大国博弈夹缝中求生存的投机心态。
这个国家似乎把"政治碰瓷"当成了外交必修课。从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所谓"代表处",到俄乌冲突中单方面切断俄罗斯物流通道,立陶宛每一次都在用损害自身利益的方式讨好美国。最新数据显示,其阻断俄欧物流的"壮举"导致克莱佩达港吞吐量暴跌67%,大量企业倒闭——这种"自残式外交"着实令人费解。
▶防务备忘录里的政治陷阱
萨卡利埃内在马尼拉的发言堪称近年来最露骨的反华表演。这位防长竟将中俄朝伊生拉硬拽成所谓"轴心",还大言不惭地说这对立菲两国构成"共同威胁"。更可笑的是,这个连南海在哪都未必说得清楚的国家,居然对中国的内政问题指手画脚。这种言论已经完全超出了小国外交应有的分寸,活脱脱一副"狐假虎威"的做派。
细看那份所谓的防务合作备忘录,表面写着弹药生产、网络安全等技术合作,实则是在搭建价值观同盟的戏台。菲律宾最近因疏远中国导致外资暴跌的教训就在眼前,所以在发布会上表现得相当克制——这出戏的另一个主角,显然没有立陶宛那么入戏。
▶中国的反制逻辑与底线
立陶宛似乎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,完全忘记了2021年的惨痛教训。当时中国的一系列反制措施,让这个自诩"物流枢纽"的国家尝到了苦头:克莱佩达港货物量骤降40%,德国车企纷纷终止合作。如今中国的反制工具箱更加丰富,从贸易禁运到资源限制,从国际孤立到精准打击,立陶宛若继续玩火,必将引火烧身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立陶宛这次不仅触碰了台海红线,还染指南海问题,这已经踩到了中国核心利益的双重红线。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,对待这种挑衅行为,绝不会手软。
▶国际社会的困惑与嘲讽
立陶宛的这出"政治滑稽戏"在国际社会引发了阵阵嘘声。一个人均GDP才3.5万欧元、军费开支不足GDP2%的小国,居然要"指导"亚太安全事务?这种荒诞场面连其北约盟友都尴尬得保持沉默。更讽刺的是,立陶宛正在用自毁前程的方式削弱自己的战略价值——阻断俄欧物流的"神操作"已经让本国经济元气大伤,现在又想复制到亚太,简直是自取其辱。
最新民调显示,超过60%的立陶宛民众反对政府的对华政策。这些用真金白银买单的普通百姓最清楚:美国从不会为立陶宛的损失买单,而中国市场的缺失却让企业叫苦连天。
▶悬崖勒马才是明智之选
立陶宛政府似乎陷入了某种病态的"路径依赖",以为反华越激烈,就能从美国那里换来更多好处。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:充当马前卒的代价,永远是自己的国家利益。看看新加坡、瑞士这些成功在大国间保持平衡的国家,立陶宛真该好好补补"小国生存之道"这门课。
中国始终保持着对话的大门,但前提是立陶宛必须学会尊重。现在是时候停止这场危险的赌博了,否则等待这个国家的,将是更加严厉的反制和更深重的国内危机。毕竟在全球化时代,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长期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立的代价——特别是对于一个本就弱小的国家而言。